日期:2023-11-01 16:01 来源:云上南漳APP 字体:[ 大 中 小 ] 关闭窗口
他,痴迷于楚文化,40年如一日,研究南漳历史,出版8部专著,矢志不渝地奉献楚文化事业,助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。他就是我县的楚文化专家、旅游文化专家和地方文化专家、“金南漳”的楚文化探秘者王善国。
1981年,王善国还在襄阳师专中文系读书,一次《古代汉语》课上,老师讲到了卞和献玉、和氏璧的故事,因为故事发生的地方都在他的家乡南漳县,这让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,从此与楚文化结缘。
县政府办公室原三级调研员王善国说:“通过他给我们讲的这一系列的古典故事,使我们对和氏璧文化、卞和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,也是我后来研究楚文化的最主要的动力之一。”
毕业后的王善国进入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工作。1992年2月,王善国被安排写一篇对外宣传文章《旅游胜地“金南漳”》来迎接全国首个“友好观光年”的到来,他在文中首次推介了“金南漳”及旅游文化和楚文化,同年4月该文章在30多家报刊上登载,宣传效果远超预期,这也给了他很大的鼓励。
1994年,王善国正式开启了他研究楚文化之路,为了收集相关的素材,他走遍了南漳的山山水水,精心搜索楚文化的历史脉络,并一笔一划记录下来。平时工作忙,节假日、周末就成了王善国下乡调研的“黄金时刻”,早出晚归、夜以继日地积累资料成为了一种常态。
王善国妻子陶雪莲说:“因为他工作之外,节假日时间都在研究他的楚文化,从来没有辅导过孩子的学习,也很少陪伴她,我也有过抱怨,但是想到他这是在做对社会有用的事,我也感觉很自豪。”
在没有电脑的年代,王善国写文章全靠伏案疾书,一页页查又一页页修改校对,经常累得腰酸背疼、头昏脑涨,面对史料考证的艰难,他从没想过放弃。后来有了电脑、智能手机,在外调研他都随时随地拿出手机来记录。
县政府办公室原三级调研员王善国说:“楚文化对我们南漳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力是很大的,研究楚文化,推进好我们南漳的文化品牌,也是对我们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。我始终认为,研究好楚文化是我们对历史负责、对事业负责、对人民负责的一种很好的形式。”
40多年来,为挖掘和传承“金南漳”的楚文化,王善国先后出版了《“金南漳”旅游文化普及丛书》《金南漳·文化遗产廊道》《金南漳·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》等八部专著共计340多万字,并先后在国家级、省部级报刊发表各类专题文章、学术文章和文学作品450多篇,参与国内出版学术著作20余部。
县政府办公室原三级调研员王善国说:“我们已经出版的《‘金南漳’旅游文化普及丛书》以及《‘金南漳’探秘丛书》,主要包括楚文化、三国文化、孝文化、旅游文化、生态文化、红色文化、地质文化等等,一共九个方面的内容。”
为了在全县更好地普及楚文化,王善国每次都将自己出版的各类楚文化书籍按照规定程序,免费赠送给县直单位、楚文化、旅游文化爱好者学习,并通过各种方式宣传楚文化知识。
县政府办公室原三级调研员王善国:“我兼职的社会活动也比较多,比方说南漳水镜大讲堂、南漳道德讲堂主讲人,都通过各级各类举办的研讨会、论证会、项目评委会等等有效活动,不失时机地把楚文化普及到各个村、组以及农户或者家庭。”
去年春季,一次偶然的机会,王善国与湖北青青世界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杜家雷相识,了解到南漳中药材种植品种少、规模小,公司中药村种植发展受限。同年11月,王善国就陪同有关领导带着杜家雷在县内四处考察中草药种植,最终该公司在武安镇洪堰村推广种植连翘,并取得成功。王善国也夜以继日地撰写了《“青青世界”的中药材生态文化》这篇文章,宣传我县中药材产业的生态文化。
湖北青青世界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杜家雷说:“南漳的药材品种多、规模小,王善国主任带我们到薛坪、板桥考察,我们看到连翘,也适合我们的发展,然后在武安镇、城关、九集、薛坪、肖堰,以‘公司+合作社+农户’的模式发展。现在种植户的积极性也比较高,收益也比较不错,也对我们药材产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。”
文化是民族的传承、地方的血脉、经济发展的引擎、对外开放的桥梁,王善国对当代青年建设“金南漳”,弘扬楚文化寄予了殷切的期望。
县政府办公室原三级调研员王善国说:“我们这一代人衷心的希望中青年同志一定要珍惜好大好机遇,抓住一切有利的形势,全面了解‘金南漳’,倾情热爱‘金南漳’,努力扎根‘金南漳’,积极建设‘金南漳’。在楚文化研究方面,要耐得住清贫,受得了寂寞,坐得好‘冷板凳’,乐于奉献、勤奋敬业,坚定信心,不计名利,矢志不渝地守望好我们的‘精神家园’。”(记者 程思豪 王玮 杜丽丽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