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期:2024-01-10 16:20 来源:南漳文化馆 字体:[ 大 中 小 ] 关闭窗口
南漳木刻是在木板上用各种不同类型的刻刀如三角刀、圆口刀、平刀、斜刀等刀具雕刻画面,刻去非图像部分,印刷图像部分呈凸状(阳刻);或以刀代笔直接在版上刻出凹线图像(阴刻)。使用的木板有梨木、黄杨木、白桃木等。木刻作者在创作中的“以刀代笔”“以木代纸”“毫不假手”等特点,就必然产生钢刀刻木后作品中出现的“刀味”与“木味”。
今天,小布带你一起走进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——南漳木刻。
历史渊源
《辞源》载:古时刻桃木人,立于户中以避邪。汉时,刻桃印挂于户懋,称为桃印。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,当中有座山,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,树梢上有一只金鸡。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,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。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,门边站着两个神人,名叫神荼、郁垒。
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,神荼、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,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,送去喂虎。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、郁垒。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,放在自家门口,以避邪防害。它在人们内心世界里具有祝福平安、吉祥如意的涵义。
分布区域
南漳木刻就地取材、种类繁多、刀功细腻,形象生动、鲜活自然。南漳的木刻历史悠久,先秦楚时即有精美木刻。从板桥镇冯氏民居、雷坪村陶匡伦民居、陶述照民居、陶筑伦民居、东巩镇口泉村蔡氏民居等各地的老屋看,无论是梁、窗、挑、柱等有木头的地方都有雕刻,技艺很高,极具欣赏和研究价值。
鼎盛时期,全县有各类家具厂20多家,木刻师傅也有十几名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传统的木刻技艺逐渐被机械代替,目前从事这门技术的木刻师傅,全县只有2人,主要分布在武安镇。
赵宗军和代表性作品
南漳县木刻传承人赵宗军老师,技艺尤其高超。赵宗军自幼学习美术,后来跟随师傅宋天尚学习木刻,其代表作有“四君子”:《梅》、《兰》、《竹》、《菊》,由整木雕刻而成,栩栩如生,充分展示了非遗文化的无尽魅力,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木雕风格。代表性作品《菊》获得襄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设计大赛优秀作品奖。
南漳木刻制作流程——以“菊”为例
1、准备工具
2、刨制木板
3、绘制图案
4、雕刻图案
5、挖刀制作菊花
6、砂纸抛光
南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
南漳县融媒体中心承办
地 址: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水镜大道301号
联系方式:0710-5231090(南漳县融媒体中心)
备案号:鄂ICP备10210313号-14 鄂公网安备:42062402000009
政府网站识别码:4206240011
本媒体所发布的内容受版权保护,未经南漳县融媒体中心许可,不得传播或转载全部或任何部分内容。本中心将依法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