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期:2024-04-03 10:50 来源:南漳文化旅游微信公众号 字体:[ 大 中 小 ] 关闭窗口
山茱萸,一种多生长在缓坡的落叶乔木,果实呈长椭圆形,颜色为红色、紫红色,在南漳县的多个镇区均有分布。
山茱萸经炮制后成为一种名贵的中药材,炮制方法多样,有去核、酒渍、盐渍等,其中,酒渍的山茱萸功效更加突出。《本草纲目》中将山茱萸列为补血固精、补益肝肾、调气、补虚、明目和强身之药。2022年,山茱萸古法炮制技艺被列入襄阳市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今天,南小漳就带大家一起了解市级非遗项目——山茱萸古法炮制技艺。
山茱萸炮制技艺历史渊源
早在宋代就提出了用不同辅料炮制山茱萸,《圣济总录》载:“山茱萸酒浸取肉焙”,另有“山茱萸打破炒,去核焙干、麸炒、酒拌等制法”。现如今,山茱萸的炮制方法有很多种,例如酒蒸山茱萸、蒸山茱萸、醋山茱萸、盐山茱萸。
在南漳,最为多见的制作方法就是酒蒸山茱萸,看起来相似的山萸肉,不同的炮制方法药效也不同。
百年老字号“普森春”
“普森春”药铺,开办于民国年间,药铺秉承“炮制虽繁不省人工,品味虽贵不减物力”的训条,从事于山茱萸等各类中药的制作。第一代传承人廖竹青,致力于传承古方古法,制作的丸、散、膏、丹,均采用古法炮制,在当地具有一定的名气。
传承人刘军
刘军的父亲刘士杰解放前进入“普森春”药铺学徒,学习山茱萸等中药的炮制技艺。刘军在父亲的影响下,先后拜师原“普森春”药铺学徒宋明亮,欧范文等老药工为师,学习山茱萸的古法炮制技艺。2008年,湖北思安药业有限公司创办,公司生产负责人刘军充分利用当地山茱萸资源优势,秉承民国年间“普森春”药铺传统制药技术,延续山茱萸古法炮制技艺。
该公司荣获“湖北省老字号”等多项称号,生产的山茱萸远销韩国,日本等多个国家。
酒萸肉制作流程
一、采摘:每年9月是山茱萸结果时期,将新鲜的山茱萸采摘下来后洗净。
二、蒸制:第一时间蒸制,去除果核留下山萸肉晾干。
三、黄酒浸泡:晾干后的山萸肉,需要按照一定比例,加入本地优质糯米制作的黄酒加以浸泡,待山萸肉吸收完黄酒后,就要上锅蒸制。
四、小火慢蒸:蒸制山萸肉需要用小火慢蒸,为保证其药效发挥到最大化,蒸山萸肉的容器必须使用木甑子,使用的柴火也并非普通的木材,而是中药药渣,是“普森春”药铺流传下来秘方。
五、晾干:蒸好后将酒萸肉趁热铺在大簸箕上,摊开晾干。晾干后将其封存起来。
南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
南漳县融媒体中心承办
地 址: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水镜大道301号
联系方式:0710-5231090(南漳县融媒体中心)
备案号:鄂ICP备10210313号-14 鄂公网安备:42062402000009
政府网站识别码:4206240011
本媒体所发布的内容受版权保护,未经南漳县融媒体中心许可,不得传播或转载全部或任何部分内容。本中心将依法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。